马太福音第三章
录音摘要: 百姓仍在等待耶和华军队的真元帅
阅读数8387  收听数214  下载数2863 收听 下载   【返回
马太福音第三章讨论问题 
一、“那时、有施洗约翰出来”那时是何时?从旧约怎么看?新约又怎么看? 

二、耶稣开始传道之前为什么要有施洗约翰出来传道、有必要吗(功用何在)?“预备主的道、修直他的路”什么意思?主的道路为什么要由人来预备?约翰这个人的身份有什么特殊之处?为什么他吃的是蝗虫、野蜜? 

三、约翰传道为什么在旷野?为什么不到耶路撒冷城内去呼喊? 

四、“天国近了、你们应当悔改”从这句话里你可以分析出那些福音的要素?什么叫悔改?这福音与一般的宗教有何不同? 

五、这认罪悔改与人们常说的“知错能改”有什么不同?什么样的悔改不是真悔改?试把约翰传的道与我们今天所传福音作个比较。是不是结出果子来才能受洗?果子是什么?如果才能结好果子? 

六、从七至十二节他还用那些话来形容天国?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又是什么人?为什么约翰称他们是“毒蛇的种类”? 

七、约翰洗礼的意义为何?有什么功效?与基督徒的洗礼有何异同? 

八、基督受洗的原因:“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”所说的究竟是什么?什么理?什么义?为何这样就“尽”了? 

九、十六至十七节中有那些角色?发生了那些事情?有什么重要性?有什么义意?于我们有什么关系? 

十、“我所喜悦的”、神为什么选择这句话来说? 

马太福音第三章答案 
一、“那时、有施洗约翰出来”那时是何时?从旧约怎么看?新约又怎么看? 
  旧约:赛40:1-2 “你们的神说,你们要安慰,安慰我的百姓。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,又向他宣告说,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,他的罪孽赦免了,他为自己的一切罪,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。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,当豫备耶和华的路...”这是神宣告安慰、赦免、为自己的百姓担罪的开始。 
  基3:17-4:6 “万军之耶和华说,在我所定的日子,他们必属我,特特归我,我必怜恤他们,如同人怜恤服事自己的儿子。那时,你们必归回,将善人和恶人。事奉神的和不事奉神的,分别出来。万军之耶和华说,那日临近,势如烧着的火炉。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。在那日必被烧尽,根本枝条一无存留。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,必有公义的日头出现。其光线有医治之能。你们必出来跳跃,如圈里的肥犊。你们必践踏恶人。在我所定的日子,他们必如灰尘在你们脚掌之下。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。你们当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,就是我在何烈山,为以色列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。看哪,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,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。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,儿女的心转向父亲,免得我来咒诅遍地。”这又是神大而可畏日子未到的时候。人从这时开始在神面前被分开,或是成为属我、归我、蒙怜恤、行善、事奉神、蒙医治的儿女,或是被定罪成为狂傲、行恶、被烧尽、被践踏蒙咒诅的恶人。 
  新约:这当然是耶稣基督降生以后、传道职事之前的开始,又是一切旧约律法成为可见实体(看哪...)的开始。(约5:46 主说“你们如果信摩西,也必信我。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。你们若不信他的书,怎能信我的话呢。”所以在“看哪”之前,神要我们先纪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。)最靠近的“那时”是希律王的杀戮、百姓的哭号与害怕。 

二、耶稣开始传道之前为什么要有施洗约翰出来传道、有必要吗(□c用何在)?“预备主的道、修直他的路”什么意思?主的道路为什么要由人来预备?约翰这个人的身份有什么特殊之处?为什么他吃的是蝗虫、野蜜? 
  “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,儿女的心转向父亲,免得我来咒诅遍地。”是旧约的最后一句话,解释施洗约翰工作的必要。“在旷野豫备耶和华的路...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,凡有血气的,必一同看见,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。”人既属乎血气,就无法敞着脸见耶乎华的荣耀,神的显痕7b反成为人的咒诅。但百姓既在约旦河里受了悔改的洗,就能承受耶稣从水里出来,显明在以色列人百前的荣耀,那时父子圣灵被百姓一同听见、看见。 
  主的道与他的路也可以从人来到神面前的道路来理解,旧约显明了这是一条崎岖路,有许多翻不过的大山小山、越不过的山洼沙漠。摩西引进律法,如今约翰引进基督,成了一条平坦大道。 
  施洗约翰“呼喊”预备主的道、修直他的路,是叫人悔改者(如同约拿进尼尼微城呼喊),却不是使人悔改者,真正在修直那条路的其实是神(“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,就没有能到我这里的”约六44)。 
  施洗约翰的出身是利未人(路一5),职分就是旧约里的最后一位祭司,神既已离弃了以色列家的会幕,他就不在耶路撒冷、而重新在旷野里尽职,这本是合宜的,为了要引进真正的约柜,把祭司的职分交给犹大支派的大卫子孙、那真正的大祭司(基督)。 
  他所穿的外衣也不再是旧约祭司职分的外袍(基督既来、那些自然都要被废掉),而是先知职分(以利亚)的外袍,这约旦河旁也正是以利亚升天、外袍落下之处,当年以利沙用以打水,约旦河的水再次分开,也正预表施洗约翰现在要尽的职分。 
  联带地,他的生活、甚至食物,也都不同,蝗虫是洁净的(利十一22),出十六31告诉我们当年吗哪的味道正如同掺了蜜的无酵(洁净)饼。这一切都指明神呼之欲出的新事,如以赛亚书所说“看哪,我要做一件新事,如今要发现,你们岂不知道么。我必在旷野开道路,在沙漠开江河。野地的走兽必尊重我,野狗和鸵鸟也必如此,因我使旷野有水,使沙漠有河,好赐给我的百姓我的选民喝。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,好述说我的美德。”(赛四十一19-21)就是这样,路加福音形容施洗约翰说:“那孩子渐渐长大,心灵强健、住在旷野,直到他显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。”(路一80) 

三、约翰传道为什么在旷野?为什么不到耶路撒冷城内去呼喊? 
  1) 这是以赛亚四十章预言的地方:“在旷野豫备耶和华的路,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。”约翰传道不但在旷野、更在约旦河旁,这是旧约历史的焦点,会幕、约柜、先知、祭司、君王(撒下十九)、甚至雅各(创三十二、被改名以色列)都在这一带经过,又是摩西职事的终点。因此这是一个承先起后的地方,从这里开始传道引进基督,真正对啊! 
  2) 旷野代表了人在神面前的景况,从以赛亚接下来的话可知旷野实际上是形容我们:“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。一切山洼都要填满,大小山冈都要削平,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,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...凡有血气的,尽都如草,他的美容,都像野地的花。草必枯干,花必凋残,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。百姓诚然是草。”就是为此所以需要悔改、受洗、承受救恩。 
  3) 神做工也一向从旷野开始,从亚伯拉罕开始就是搭帐蓬、做寄居的,而不是以城市为根基,雅各、摩西、出埃及的百姓、大卫也都是在旷野与神相遇相亲。城市文化的发展者是该隐子孙与宁录,不单是属人的、更总是与神为敌的,当时的耶路撒冷也不例外。约拿进城去呼喊是要告诉尼尼微人神要倾覆他们、审判临到了,但约翰的职分不同于约拿,他是为了引进新郎,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,而不直接是要耶路撒冷的人悔改。以后我们会看见主耶稣亲自进城去。 

四、“天国近了、你们应当悔改”从这句话里你可以分析出那些福音的要素?什么叫悔改?这福音与一般的宗教有何不同? 
  天国:不是人间任何的标准,也不是人有关今生死后的想像,而是一个神掌权的、比今世更真实的真实国度。这一切都是神所发起所设立的,迥别于任何一个宗教,又是世界与魔鬼无分无权去参与或影响的国度。 
  近了:如今这国度向我们靠近了,他有一定的进程与时间表,无人能拦阻干预。一般宗教所传的,相比之下接近于“那不可知的天堂甚远,我们最好努力向它接近”。 
  你们:这国度的来到,对世人有普遍性的影响,无论你是谁,都被包括在内。 
  应当:虽然如此,这天国的靠近,在目前你却不能用肉眼看见他,当你听见这消息时,最好仔细衡量,人虽然或信或不信,这里的劝告却是你们“应当”悔改。换言之,不悔改就会有极为严重的后果,因为天国将要取代现今的世界。 
  悔改:“那时,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,并约但河一带地方的人,都出去到约翰那里。承认他们的罪,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。”从这段话来分析,悔改的要素包含了: 
  1) 那时:照着你所听见这信息的时间(那也就是神给你的时间),人不能随口说我的时间未到或神的时间未到。 
  2) 都出去:你就着所听见的采取行动(而不只是理智上的同意而已),人也不能随口说神若要我信我就必然信了。 
  3) 到约翰那里:照神的定的地点、神约定的悔改之处,而不是空泛地信神。施洗约翰是引进耶稣,在当时是约旦河旁约翰那里,现在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、他为你受死复活之处。 
  4) 承认他们的罪:认罪是绝对必要的。你不能到这里来却不认罪。这又不只是认个人的罪行,也是承认自己与众人一样,都是罪人。 
  5) 受他的洗:既然来了、也认罪了,那么更应该照神所定的方法来受他的洗,不然你所认的罪如何解决呢? 

五、这认罪悔改与人们常说的“知错能改”有什么不同?什么样的悔改不是真悔改?试把约翰传的道与我们今天所传福音作个比较。是不是结出果子来才能受洗?果子是什么?如果才能结好果子? 
  认罪不是知错,知错只是用人间的标准回头看自己的表现,认罪是从本质上认识自己原是完全污秽。知错能改是以为自己有改正的能力,也试着用这个能力去提升自己,认罪悔改则不单承认自已是败坏的,更承认自己没有改善那真实罪况的能力,若非神的恩典为我们开了洗罪的泉源,我们必然承受永远灭亡与沉沦之结局。 
  假悔改的例子:“ 约翰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,也来受洗,就对他们说,毒蛇的种类,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。你们要结出果子来,与悔改的心相称。不要自己心里说,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。” 
  太廿三“他们一切所作的事,都是要叫人看见。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,衣裳的遂子做长了。喜爱筵席上的首座,会堂里的高位。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,称呼他拉比。”约翰原住在旷野,他能认出群众中谁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,显然是从他们的穿着或百姓对他的们称呼态度来分辨。他们能来到这里,固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悔改的心,但你原来身上所穿戴的、心里所倚仗、自以为得意的那些,若是不肯脱下来,岂不是在欺哄神吗? 
  我们今天自己所传、或从别人所听见的福音,往往有残缺或变质的嫌疑,“信耶稣不是为了要进天国”这可是什么福音?却成了格外“清高”的福音,许多人信主多年还在这样形容自己。不是人生空虚、中国积陋、甚至不是因为我是罪人而悔改,而正是因为天国近了、所以我们应当悔改。福传音不能把天国这个第一因拿掉、也不该暂时遮掩起来,□c多人美其名约福音预工,但若真有所谓的福音预工,那就是施洗约翰了,他所传的却正是天国的福音。我们是为主(天国的王)预备合用的百姓(天国的子民),不是给人一个天上的帮助来过地上的日子。 
  结出果子来:意思并不是百姓因为已经结出果子来,所以够资格受洗。不,如前一题所说,百姓既来认了罪,就可以受洗。这话的着重点应是:你们还穿着法利赛的衣服来受洗吗?心里还倚仗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吗?你们这种入水出水、内外同样老旧的法利赛,纵使受了洗,也结不出果子来。 
  关于果子,最直接的经文当然是加拉太书五22所说“ 圣灵所结的果子,就是仁爱,喜乐,和平,忍耐,恩慈,良善,信实,温柔,节制。”结果子又是因为树,枝子连于葡萄树,自然结果子。悔改接受主,使我们连结于真葡萄树,就是主耶稣(约十五),那个没有间隔的连结,又使我们结果子。 

六、从七至十二节他还用那些话来形容天国?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又是什么人?为什么约翰称他们是“毒蛇的种类”? 
  “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...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...他手里拿着簸箕,要扬净他的场,把麦子收在仓里,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。”这些话都与第一题中玛拉基书的预言相合, 换言之,天国的来临,对不悔改的人乃是大审判、大灾难。 
  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是以色列亡国、旧约结束之后所兴起的教师阶级,并不在神所立会幕、圣殿、祭司或先知的职分之中。后来主耶稣更严肃地责备他们,因为他们以百姓的老师自命,却引人入歧途,反而定罪基督,与撒旦一样,成了敌挡神的一班人。 

七、约翰洗礼的意义为何?有什么功效?与基督徒的洗礼有何异同? 
  约翰洗礼所传虽也是天国、赦罪、悔改的道,但那个洗礼如前所说,是新旧交接间特定时间内所做特定的事,为了要为1) 引进耶稣 2) 使主显明给以色列人认识(约一31) 3) 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(免得我来咒诅遍地)。但这个洗礼尚不是使人归入基督的工作,因十字架的救赎尚未完成,虽是神所差遣的,却还不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。 
  基督徒的洗礼是为了使我们归入基督的死,归入他死的功效、复活的能力。今天我们既是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人施浸,就已不再是约翰的洗礼了。 

八、基督受洗的原因:“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”所说的究竟是什么?什么理?什么义?为何这样就“尽”了? 
  既说是诸般,就不只是一样了。基督受洗绝不只是给我们后来的信徒立个受洗的榜样而已。尽诸般的义或可理解为使经上的话尽都得以成全,如第三题所说,基督藉这受浸就把旧约中一切,包括先知、祭司、君王、元帅的职分,以及约柜、会幕、律法、吗哪、磐石(书四9)等各样物件,都承接了下来,他也成了旧约中一切未了之事的终局,把雅各的瘸、摩西的遗憾、大卫的过犯都担在身上带入水中。  当他出来的时候,他是以色列的战车马兵,无限量的圣灵降在他身上(王下二9-12),不再是地上约旦河的水分开,而是天为他开了。使将来救恩成就之后,凡奉他名受洗的人,他就成了我们通天的路,使我们得以在同一个父神的喜悦里,来到父面前。 

九、十六至十七节中有那些角色?发生了那些事情?有什么重要性?有什么义意?于我们有什么关系? 
  圣父、圣子、圣灵、神的话、彷佛鸽子(挪亚、水退了、新的世界)、旧约的最后一位仆人(约翰代表了先知与祭司,见第二题)都在这一刻见证所发生的事,悔改蒙赦罪的百姓,敞着脸得以见这一切,这一刻可以说是神恩典时代的揭幕式。难怪以赛亚书40:2 要说“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,又向他宣告说,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。” 

十、“我所喜悦的”、神为什么选择这句话来说? 
  喜悦一词表明神“善赤7d、纯全、可喜悦的旨意”。旧约一切律法是因人的罪而有,“不可杀人”的各样诫命,即或人尊守了,也不能使父神的心有满足的喜悦,那本不足以补全神创造我们的目的,何况“祭物和礼物你不喜悦...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”(诗四十6)。惟有基督来了,要使许多人归义、效法他的模样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,那才是神的旨意,也使神的心喜悦。赛五十三10就是这一句话最好的注解:“耶和华却定意(或作喜悦)将他压伤,使他受痛苦。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。(或作他献本身为赎罪祭)他必看见后裔,并且延长年日,耶和华所喜悦的事,必在他手中亨通。他必看见自己劳苦的功效,便心满意足。”